□點評:子強
  《信息時報》載 廣州37家博物館中,13家為專業博物館,但大多隱於市區名聲弱人氣低,多位專家開出“藥方”,建議專業博物館挖掘特色,多搞活動聚集人氣,甚至可以尋求合作開發搞成旅游項目。
  題外話:專業博物館本來就不應該和綜合博物館比人氣,不在一個平臺上。即使是做推廣,也要針對核心目標群體,常規的手法當然都可以用,但根本還是把內功練好,博物館的價值並不完全在於文化傳播,保存本身就是價值。
  《新快報》載 為配合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,廣東省內5萬名醫學畢業生將進入40家三甲醫院在臨床崗位上輪轉三年,培訓結束後再找工作。未來出路、培訓待遇等問題引發學生們擔憂,有人甚至擔心淪為免費勞力。
  題外話:看起來這是一個很大的變革,這種培訓頗有短時包分配的意味——— 當然,是低薪的“分配”。醫生執業的門檻當然要把好,但這種做法似乎不夠社會化、不夠市場化,政府包攬得太多了。培訓還是應該自主,由個人、社會最多是行業負責,現在用大量財政經費補貼,製造了公開的不平等,教師、法律行業是不是也應該搞?還有更多的其他行業,難道就不重要了?
  《羊城晚報》載 天河區教育局改變了以往的常規選拔方式,取消年齡、職稱、論文等諸多條件的限制,採用專家組評選等方式,今年首批通過傳統與創新的兩種方式認定了26位基礎教育名教師。
  題外話:一線教學和學術研究畢竟還是有很大差異,尤其是基礎教育層面,所以,對中小學老師而言,過於看重職稱、論文這些評價標準是不合理的,更不用說什麼年齡了。當然,來自官方的太多評比本身也是很可疑的,真的有必要嗎?  (原標題:同城讀報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a30jaddd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